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等。如果是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3-15分钟后可以排便。如果是小量不保留灌肠,灌肠20-60分钟后才能排便。
1、大量不保留灌肠:由于灌肠液量多且对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在灌肠液全部灌入后,大部分患者很快就会产生便意。一般来说,灌入结束后3-15分钟便会开始有排便的感觉,随后进入排便过程。整个排便过程持续时间通常在15-30分钟左右,基本可以将肠道内的粪便、气体以及灌入的灌肠液等混合排出体外,从而实现清洁肠道、缓解便秘等预期目的。
2、小量不保留灌肠:因为灌肠液量较少且刺激相对缓和,所以产生便意的时间会稍晚一些。正常情况下,在灌入灌肠液后,患者在20-60分钟开始有排便的冲动,不过这一时间受个体肠道功能、对灌肠液的耐受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部分肠道比较敏感的患者,可能不到20分钟就难以忍受便意而需要排便。
3、保留灌肠:理想状态下,希望灌肠液能在肠道内保留1小时以上,从而使药物有足够的时间被肠道吸收、发挥治疗作用。一般而言,患者在灌入灌肠液后,多在1-2小时开始有便意,但实际中个体差异明显。
总之,灌肠后排便的时间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医护人员在进行灌肠操作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预估和观察排便情况,而患者如果有特殊的感受或者疑问也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更好地完成灌肠及后续相关事宜。
灌肠后的注意事项
灌肠后身体可能会稍感虚弱,肠道也处于一种相对敏感的状态,所以应先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让身体和肠道有时间恢复。一般建议休息15-30分钟,避免立刻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引起身体不适或影响肠道的蠕动恢复。灌肠结束后的短时间内,肠道较为敏感,建议先进食少量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比如米汤、温水等,这样既能补充身体因排便可能丢失的部分水分,又不会给肠道带来较大的消化负担,利于肠道功能的平稳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