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只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唐代王维用此诗描述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久而久之,红豆也被认为是相思豆,成为一种爱情的信物。动漫《中国唱诗班》中也有这样一句台词:“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这可是王维诗里的红豆。”后来这几句话也在网络上盛行。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王维诗里的“红豆”为什么不是一般的红豆?
01、此“红豆”非彼“红豆”
其实,此“红豆”非彼“红豆”
王维所说的“红豆”,其实是“相思子”,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有毒的藤本植物,它的茎细弱且多分枝,表面覆盖着疏疏落落的白色粗毛,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种子中含有一种称为相思豆毒蛋白的蛋白质,此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误食时会中毒,严重时甚至会丧命。
关于相思子的命名民间还有个广为流传的凄美传说,相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望归。后来同去戍边者都回来了,惟有其夫未返。妻思念更切,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朝盼暮望,哭断柔肠,泣血而死。后来树上忽结荚果,其籽半红半黑,晶莹鲜艳,人们视为贞妻的血泪凝成,称为“相思子”。
02、赤小豆与红豆也不相同
我们日常食用的“红豆”,其实多指学名为“赤豆”和“赤小豆”的两种植物种子。“赤豆”与“赤小豆”二者仅一字之差,极易混淆,我们不妨从外观上判断: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且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纵沟。赤豆(即红豆)则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展开全文
赤小豆与红豆在药用上也大有不同
《本草纲目》中记载:“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色者,并不治病。”也有现代医家经验说,赤小豆偏凉,药用力优;红豆甘平略偏于补,多当食物。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之功,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的治疗。
赤小豆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高,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如小孩平素食欲不振、营养欠佳、大便稀溏时,就不宜食用赤小豆。如果成人体质虚弱,正服用补益中药时,就不宜食用赤小豆,否则会影响药物的疗效。阴虚体质人群和妊娠期妇女也应慎用,需向医生咨询。
说完适宜药用的赤小豆,再来看看营养丰富的红豆。研究发现红豆中营养成分十分全面,每100克红豆中含蛋白质21.7克,脂肪0.8克,糖类60.7克,粗纤维4.9克,钙76毫克,磷386毫克,铁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黄素0.16毫克,烟酸2.1毫克,还含有三种结晶性皂苷和含量较高的赖氨酸。且日常食用红豆可煮粥,可做成豆沙,能制成许多美味食品。
专家简介
北京强寿中医医院 孙华堂
北京强寿中医医院 孙华堂
【专长】失眠、头疼、眩晕症、耳鸣、耳聋、疲劳综合征、亚健康调理;鼻炎、顽固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心悸、血压高、中风、反复性口疮、反流性食道炎、溃疡病、便秘、胆囊炎、便血、肾盂肾炎、肾结石、反复尿路感染、月经紊乱、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宮颈炎、阴道炎、带下病、盆腔炎、乳汁不足、乳腺炎、乳腺增生、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湿疹、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皮肤瘙痒、酒糟鼻、风湿性关节炎、脑梗后遗症、面神经痉挛、小儿反复感冒、顽固性咳嗽、厌食、遗尿、夜啼。
【简介】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行医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出诊时间】每周二全天、周三上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