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山
麂山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鎮境內,距贛縣縣城40公里,屬武夷山余脈。麂山與寶華山、菩提山、石林山並稱贛縣四座佛教名山。是贛縣景點之一。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麂山地理位置:江西省贛州市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418.9米注音: jǐ shān
概述,名稱由來,佛教,麂山風景,民間傳說,
概述贛縣是客家古邑,名山遍布境內。其中,最負盛名的是麂山。山,海拔高度418.9米,面積約2.5平方公里。麂山踞於南塘境內,因山形奇異,人文內容深厚,尤顯特點。麂山,俗名麂嶺、麂腦,古名幾山,因山形宛如“幾”字而得名。後因有麂子活動及其傳說,“麂山”一名漸盛;“幾山”一名則囿於"幾”字有生造之嫌,逐漸淡化。麂山位於贛縣南塘鎮西南部2公里處,包括勞田村(麂坳腦、社子腦、園土布)、南塘村(和塘坑)和船埠村等三個行政村。東面與南塘村、船埠村相連,南鄰吉埠鎮梘田村,西靠清溪村,北界黃屋村,整個旅遊區規劃範圍為5.765平方公里。區內區位條件優越,江興公路、平江貫穿境內,緊鄰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距贛州市區僅有42公里,是贛縣、興國、於都三縣交界地帶,水陸交通發達。旅遊區雖處在“藏在山中人未知”待開發階段,但已經吸引了不少贛州市民及周邊民眾來此朝聖拜佛、休閒觀光、登山健身。名稱由來麂山得名,還得益於一則傳說。相傳,古時興國靈山深處有千年神麂、神螺和神馬。一日,閒玩之餘,忽然聊及一話題:何不各顯神通,往虔州城一游?先到者為尊,後到者為卑。於是,它們擇日同時出發往虔州而去。馬與麂一下便將螺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它們沿著平江一口氣奔跑到了南塘,眼前一亮。但見此處岸闊潮平,江水如鏡,水草豐美,白鷺翔飛,稍遠處的山嶺更是鬱鬱蔥蔥,紫氣氤氳,祥雲裊裊,好個人間仙境。麂與馬歡喜異常,踏浪戲耍,遊玩了起來,玩得累了,倒頭便睡著在灘頭上了。不覺,幾個時辰過去,忽然,風生水起,平江陡然間濁浪翻滾,眼看滔滔江水將吞沒深睡中的麂與馬,一好心客家婦女匆忙喚醒麂子,於是,麂和馬躲過了這一劫。麂和馬醒來後,兩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馬繼續往虔州奔去,它要繼續與螺爭一高低;極富靈性的麂子不圖虛名,落地生根,知恩圖報,遂在此長駐下來,後來衍化成了麂山,它替鄉人們把住的那一方水口——即那片時常陡生波瀾的灘地,從此便被叫做了麂灘。再說馬兒快跑如飛,很快就到了虔州城東邊的百勝門口,此時,天已斷黑,城門緊閉著。它心想螺肯定拉在老後,自己就靜靜地等次日開城門吧。誰知,不善行走的螺很智慧,附著在一輕舟上,順平江一路到了虔州,恰遇挑水的婦人,順勢滾入桶中,竟輕鬆入城。次日,馬剛睜開睡眼,見螺高踞城垛,羞得馬兒一臉慚愧,遂化作城東郊馬坡嶺,螺則化成城內至高點——田螺嶺。麂山山形如“幾”字,令人稱妙,高巔處又有奇石、仙泉,遂有妙高峰之說。《康熙贛縣誌》載:“宋敕封妙高峰建梵剎”,寺名妙高寺。妙高寺,獨立山巔,臨崖而建,凌空欲飛,可放眼贛州、贛縣、萬安、興國四地,縱覽千山萬壑,指點青山綠水。蜿蜒清溪河,九曲如龍走蛇行;坦坦麂灘頭,路橋似虹飛練舞。寺門有古聯:山下雷鳴僧不覺,世間日落院猶明。遠離塵囂,明月一輪,當真是一個高妙神聖之地。妙高寺簡樸卻不失底蘊,淡然而不失莊重,自建寺以來,歷代有無數文人騷客紛至沓來,他們或留足跡或題詩讚,給妙高峰及妙高寺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蘊麂山,因麂而名旺。麂乃祥瑞之物,系一種類似於鹿的動物,只是鹿長犄角,而鹿不長角。麂子樸素無華,喜歡以山林為家,逐草而歡。麂最大的特點是善跑而不善鳴,一旦鳴叫則必定預兆著地震、火災、老人(贛縣客家話,死人之意)之類天災人禍即將發生。在麂山附近人家,這類傳說俯拾即是。因此,客愛人不喜歡聽到尖銳剌激的麂叫聲,而喜歡看見高仰著頭顱撒歡於天地間的麂呈雄性姿態。傳說,麂遇到追殺,當它向人求救時,每每呈前肢雙雙下跪狀,眼噙清淚,一副愴然模樣,此時,慈善的客家母親多般會收藏家中,待天黑人靜時,復放生山林,麂回頭記憶下主婦的慈祥,便箭一般隱於山林。奇異的是,這家善良婦女家從此卻家和業興,富裕了起來。佛教據同治《贛縣誌》記載,宋代,朝廷曾將麂山敕封為“妙高峰”,山上有妙高寺,山巔有一塊大石頭,如人站立,相傳吳生佛就足在這塊火石上騰雲而去。也許就是因為吳生佛在這裡騰雲而去的緣故,麂山得到廠宋代皇帝“妙高峰”的敕封。吳生佛,又稱“僧伽”,因他料事如神,平時常作偈語預告某事,所以當地民間又送其號“生佛”。吳生佛是五代吳楊時期的人,姓吳,名文佑,虔州信豐人。他出家削髮為僧後,聽說贛縣麂山奇異秀麗,便來到了麂山居住。據說,自他居於麂山後,連毒蛇猛虎也跟著馴服,吳生佛在麂山居了多年以後,一日忽然離去,到了雩都明覺寺,也就有廠他在麂山頂峰大石上騰雲而去的傳說。宋樣符二年1009年)吳生佛圓寂於明覺寺僧伽院。吳生佛做事不行修飾,小循規導矩,飲酒食肉。平日像是瘋瘋癲癲,實為行善罰惡,僧伽死後,人們不忍將他火化,用金漆和白堊塗飾他的身體供祀。200年後的南宋開禧初年,吳生佛被皇帝敕封為“靈濟禪師”。30年後,又加封“慈佑”。明代解縉還曾有專文詳述其事。麂山高聳秀美,舊時山下有圓通寺,山頂有妙高寺,寺內有無梁殿、琉璃燈、出米洞等古蹟文物。傳說,從前妙高寺出米洞每日漏出白米,足夠寺僧香客一天的口糧,後來被—貪僧將洞口鑿大,弄巧成拙再也不漏白米了。看起來這種“漏米”的傳說並不是贛州通天岩廣福寺的專利,其它地方也有。此外,山頂還有騰雲石,山腰有仙人井,老虎岩,山下有九曲街等。所以,從前上麂山攬勝者時而有之,寺廟香火也比較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間,妙高寺香火滅絕,最後一個僧人許和尚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囚在麂山開礦,妙高寺和寺寶無梁殿被拆毀,琉璃燈不知去向。出米洞被貪民愚夫挖至更大,騰雲石也有損壞。1996年,當地村民在原址重修妙高寺,一位尚未剃度的方沙彌居於寺內:現上山公路又已修築於半山腰,登山更為便捷。走到公路盡頭,再順著石塊疊鋪的古道,拾階而上,盤行數轉就登上丁山頂。站在妙高寺旁的一塊平台上眺望,周圍連綿起伏的群山盡在眼底,清溪水庫如一泓明月靜臥腳下,清溪河九曲盤旋,穿行群山與瀲水匯合直下貢汀,遠望西北,沃土水邊的清溪村和勞田村,一片晨耕煙雲,蔥翠如畫,攀著嶙峋的山石,傾刻便可登上頂峰,頂峰正中樹叢里的騰雲石如人而立,雖其貌不揚,已有損壞,卻聽人說,上去坐一坐,摸一摸也會帶來好運。麂山風景“春拂南塘柳絲青,燕落平江桃花醉。香樟環繞船埠村,白牆黛瓦新竹翠。”來到南塘你就會感覺置身於江南煙雨的詩畫中,陽春三月桃花緋紅,菜花披金,麂山被氤氳著。煙雨妙高寺、深山藏秀。南塘麂山-田村寶華寺-白鷺古村客家文化。如果來贛縣,麂山自當不必錯過。麂山妙高寺也有出米洞。在妙高寺的右廂房石壁上,有一幽幽的深洞。傳說,每天可以從中流出足夠寺內僧人食用的大米來,有多少人就流出多少米,從來不多也不少。有一年,一個和尚心生貪念:何不把這洞鑿大些,多出些米。然而,出米洞鑿大後,卻不再出米,而是出礱糠,三天三夜後,便是連糠也不出了。這是麂山妙高寺的“和尚貪心吃礱糠”的故事了。仙人泉倒真正是有些神奇。仙人泉位於寺門右側的危崖下,一汪清泉,清清爽爽,乾淨如許。泉水清幽,讓人猜不透它從何處滲來,幾尾小魚自由地遊樂其中,悠哉之極,全然不管外面世界的冬暖夏涼。凸兀於平疇之上的麂山,巔之寺有如此清泉,當真令遊人感慨,暢飲後,紛紛以器具取之,滿滿而歸。
從麂山往北面望去,有著名的九曲水。九曲水,蜿蜒如龍騰,逶迤似蛇舞,一溪清流,綠波蕩漾,日夜流泛著詩情畫意;兩岸人家,炊煙若夢,四季點染出江南韻致。名山邐水營造出麂山文化最生動的一抹風景。傳說,歷代文武官員走近九曲水,無不驚異這片山水的靈性與形勝,稱其為“可以出天子”的風水聖地,紛紛下馬,以示尊崇。麂山下是饒田、清溪,乃一片富裕之地。這片富裕之地,文化久遠,名人輩出,贛州第一任行署專員羅孟文即誕生於此。此外,還有劉有恆、劉明亮等鄉賢。耕讀傳家,從來就是客家人的生存理念。在饒田國小內,有一株生長了近千年的羅漢松,玉樹臨風,招展著饒田人的豪邁,遙望著清麗的麂山,與著毗鄰的古宗祠形成另一抹風景。 饒田劉氏宗祠頗有氣勢——一對紅岩巨獅雄瞻前方,三根銘刻先輩功名的石柱直聳雲天,一廳的匾牌無言地詮釋著他們輝煌的歷史與人文……粉牆黛瓦(吳婷拍攝於南塘清溪村)民間傳說傳說唐代風水師楊筠松從京城長安來到贛州,隱居於此。他登崆峒,覽勝境,瞭望贛州城池地形如巨龜,故留下了"南門頭,東門口,龜角尾"的民諺。五、楊仙嶺與羊石嶺 黃巢農民軍攻破唐朝京都長安城,國師楊救貧仙人棄官入贛州,他登崆峒覽視贛州城,只見章貢二水環流合抱贛州城廊,在龜角尾八境台下相擁,會合城贛江,掀起千層浪,衝出贛石十八灘,奔騰澎湃人鄱陽。楊仙雲遊四海,見多識廠,看見贛州城中高邊低,形似龜背,鐘靈毓秀,大有天朝京都景象。但他看到美中含庇,形有不足,決定出臂相助,以完善之。 楊仙來到於都,飽覽山水地形地貌,發現旮旯群山中有馬、牛、羊、麂和田螺五隻山精。他想,何不作法,命他們一夜之間趕赴贛州,圍築京都大千氣概!遂念起密咒,揮動趕山鞭,喝令這五隻山精,戍時起程,卯時到位,不得有誤,否則嚴懲。馬大尋思,我日行千里,贛州距此僅有百里,待我先酣睡一覺,養精蓄銳,子時上路也不遲。牛二說:"馬大哥,你善馳,為何不動?"馬大說:"相煎何太急,待睡一覺不遲。"話未說完,睡意已有幾分。牛二想,我走路雖不及馬大哥,但與其他兄弟相比也不賴,何必這么急呢!想著想著就進入夢鄉。麂和羊的腳力雖不能與馬大和牛二相提並論,但與田螺小弟比,那向簡直是大人一小孩比。他們想著自己,聽著馬大哥鼾聲如雷,看著牛二睡眼惺忪,也主抹下眼皮漸漸夢見周公了。此時此刻,只有田螺小弟唉聲嘆氣,翻滾折騰,倒盡錦囊,卻始終搜尋不出妙計。爹娘沒給長腿,走得慢,沒辦法,只好遵命先行。田螺左搖右擺,好不容易才爬到了江口圩。這時恰好有去贛州趕早市的夜行船地埠頭解纜起航。田螺心喜:我何不借他人之腿遠行?想著想著,便不動聲色地吸附在船舵和橫樑上。吱啦啦的搖櫓聲,唏溜溜的流水聲,合奏著一支動聽的交響曲。田螺聽得美滋滋的。船在卯時到達了贛州涌金門碼頭。這時一個健壯漢子挑著一擔水桶到碼頭汲水。田螺趁他放下水桶的那一刻,馬上吸附在水桶底下,由那漢子挑著進了城。漢子倒水時發現了田螺,心想,這個田螺真有靈氣,等我挑完了水,把他獻給我的主人美餐一頓,興許還能償我幾兩白花花的銀子。可是等漢子第二擔水挑回來的時候,豪華大宅不見了,只見一座大山橫在眼前。原來這是田螺小弟變成的一座山,市民叫它田螺嶺,官府稱它為賀蘭山。 羊四假寐一陣,心想,我腳力不勝,誤了時辰,楊仙的趕山鞭定會打斷脊樑。於是,趕快邁蹄啟程,奔到華林寺村東北角,距贛州城還有20華里,天已微明。這裡,北岸梅林村有一個早起打掃庭院的老嫗,看見貢江南岸有座奇怪的石山在向西急奔,甚是好奇,情不自禁地將掃帚一揮,脫口呼喊:"大家快來看呀!對面的石山會走路啊!"被掃帚穢物一指,還在賓士的羊山頓時失去了靈性,動彈不得,永遠留在了那裡。於都旮旯的羊山精,滿山怪石嶙峋,狀如臥羊,人稱羊石嶺。楊筠松見此地充滿靈氣,隱居於此,納徒傳道,戊烷祖師,後人尊稱為楊仙嶺。 麂三一覺醒來,不覺已交亥時,瞪眼大駭,急不擇道,慌忙奔跑,在江口貢江右岸,天已大明,時辰已到,不能再行,化為麂山。馬大和牛二醒來,已交寅時,急忙狂奔,不出於都境界天已大明,滯留在於都縣西。至此,旮旯山的五山精走了,遺留下一馬平川的盆地。山精貪睡誤事,留在沿途,各自東西。有民謠曰 :旮旯山,山勢險,曲徑通幽樹生花; 山精走,出平地,六畜興旺米糧川; 楊救貧,失機緣,大業未成心地誠; 於都有了新天地,贛州冒出楊仙嶺。
相關詞條
麂山麂山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鎮境內,距贛縣縣城40公里,屬武夷山余脈。麂山與寶華山、菩提山、石林山並稱贛縣四座佛教名山。是贛縣景點之一。...
麂山農家樂麂山農家樂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鎮麂山腳下,距贛縣縣城40公里,屬武夷山余脈。其麂山與寶華山、菩提山、石林山並稱贛縣四座佛教名山。...
麂山里。麂山踞於南塘境內,因山形奇異,人文內容深厚,尤顯特點。麂山,俗名麂嶺、麂腦,古名幾山,因山形宛如“幾”字而得名。後因有麂子活動及其傳說,“麂山”一名...
浙江省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二)稻挑山島、後麂山島、大檑山島、海龍山島、破嶼島、尖嶼島、平嶼島海岸線外二百米處和小柴嶼一級保護區區界外二百米處的聯線以內的海域和陸域,以及...
勞田村(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鎮下轄行政村)勞田村地理位置優越、得天獨厚,一條九曲河流貫穿全村,麂山佇立在 贛州市贛縣南塘鎮勞田村 村的東方。麂山自古以來就是名聲遠揚的一座名山,據同治《贛縣誌》...
清溪村(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南塘鎮下轄村)清溪村位於鎮政府駐地南塘圩西部。東與勞田村毗鄰,麂山西邊,南界吉埠鎮上堡村,西連田村鎮白石辦事處山塘村,北鄰小溪村。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清溪村...
贛縣南塘中心國小贛縣南塘中心國小處於贛縣、興國、於都三縣的交匯點,位於美麗的平江河畔,神秘的麂山之麓,交通便利,環境優越,是贛縣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所農村中心國小...
錢善揚[清](一七六五至一八○七)字順甫 一字慎夫,號幾山,又號麂山,自署七峰隱士、言情客,秀水(今浙江嘉興)人。...
吳生佛在江西省贛縣的南塘鎮,有座麂山,因吳生佛騰雲而名。據清同治《贛縣誌》載:“吳生佛,俗名文佑,五代虔州信豐人,出家後擇麂山建寺。該僧不行修飾,不循規矩,...
熱門詞條
NUNA
Your Body
顏社
黃財神心咒
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
紙張尺寸
空氣人偶
桌子
布拉德·皮特
編輯
Root Explorer
土地
汽車蠟
日本大學
MPK
櫻花樹下的小惡魔
普瑞維亞
余承東
JPOP
黃色網站
網路拍賣
萬向接頭
淚了
奇樂
純愛狼少年
繪本
膝蓋
八大綜合台